一句话,一口气

作者:qianmo2013 来源: 时间: 2017-04-20 18:15 阅读:

 一句话,一口气

——读刘震云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

/纪昀清

我一口气读完《我不是潘金莲》,闭上眼睛,仔细回味,才明白作者在扉页特意留下的一句话,“俗话说得好,一个人撒米,一千个人在后边拾,还是拾不干净。”的深意。

《我不是潘金莲》是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获茅奖后的第一部长篇,也是他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使它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故事都是写一个戴了绿帽子的人想杀人,其实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说上话的人,不同的是,刘震云用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讲述真切的生活常理。

小说直逼现实,书写民苦。女主人公李雪莲这个戴了绿帽子,顶了潘金莲冤名的农妇经历了一场荒唐的离婚案后,就为“一句话”:要证明之前的离婚是假的,更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从此走上艰辛的告状路,竟持续了二十年。

李雪莲何以为一句话竟状告二十年?

这其实都是被逼上梁山的结果。

故事的起因是李雪莲29岁那年,非法怀了二胎,为了不使丈夫秦玉河被开除公职,就向丈夫提出了假离婚的建议。没想到,离婚大半年后,等她把孩子生下来,丈夫却与别的女人结了婚,那个女人也怀了孕。当初离婚是假的,没想到变成了真的。

李雪莲找秦玉河闹时,假如秦玉河能理亏服软,承认自己的过错,而不是一口咬定,当初离婚是真的,那么待李雪莲气消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正因秦玉河不肯改口服软,才首次逼得李雪莲不得不与秦玉河打官司。

假如法官王公道能悉心给法盲李雪莲讲明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并做好秦玉河的思想工作,加以调解,那么,这场官司完全可以避免。然而,王公道却不懂变通,硬是根据离婚证及去年给李雪莲和秦玉河办离婚手续的拐弯镇政府的民政助理老古的证言,宣判了李雪莲败诉。

假如法官王公道的顶头上司贾庭长能光明磊落,秉公办事,以其三寸不烂之舌耐心开导李雪莲,而不以赴宴为重,民事为轻,公报私仇,花言巧语将麻烦推给法院专委董宪法,那么李雪莲告状就此戛然而止也不无可能。

假如董宪法的老婆当初没有背着董宪法收取李雪莲相送的一包棉花和两只老母鸡,假如专蹭吃喝的法院专委董宪法能热爱本职工作,热心为民,态度友好,而不是在识破贾厅长的算计之后就对李雪莲纠缠不放的行为破口大骂其刁民,还让其滚,那么,李雪莲又怎能以贪赃枉法罪名连法院专委一块上告呢?

假如县法院院长荀正义当时陪前任老院长喝庆生酒没有喝大,而是头脑清醒,能包容和蔼地对待因不懂法律程序,一时急躁说错话,就冤枉自己像董宪法一样贪赃枉法的李雪莲,那么自己也就不会像董宪法那样失控怒骂其是刁民,还让其滚。如果这样,李雪莲又怎会将法院院长一起上告呢?

假如县长史为民能将百姓疾苦放在心上,而不是以参加县上“世外桃源”饭店的开业剪彩为重,就扯谎溜之大吉。假如信访局局长老吕在史县长电话委托授权后,能洞察秋毫,体操民情,妥善处理此事,而不是将其当做泼妇赶走。那么,李雪莲又怎会连同县长也一起上告呢?

假如市长蔡富邦在得知李雪莲头顶“冤”字牌在市政府门口静坐三天后,能认识到李雪莲的冤情其实和本市“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同等重要,并能给秘书交代清楚弄走方案,而不是让下属产生误解,以为市长发脾气,要把李雪莲关起来,那么李雪莲也就不会被以“扰乱社会秩序罪”,在拘留所白白关七天。

倘若如此,李雪莲又怎会将市长也一起上告呢?

假如李雪莲的丈夫在李雪莲被关七天出来后,能据实承认当年的离婚是假的而不是真的,或者面对李雪莲的责问,不是当着众人的面,以李雪莲新婚之夜,不是处女为由,反唇相讥,张冠李戴,污蔑李雪莲是潘金莲,那么李雪莲也绝不会被迫再走告状之路。

“因为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是在与武大郎结婚之后,李雪莲与人发生关系是在结婚之前,那时与秦玉河还不认识,而且与她先后发生关系的那两个人当年与她感情甚好,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在一起;更何况,李雪莲并没有像潘金莲那样,与奸夫谋害亲夫,而是秦玉河另娶新欢在陷害她。正因为这样,李雪莲觉得这事突然变大了。因为,秦玉河说这话时,身边不是就他们两个人,周遭还有一大群喝啤酒的人。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明天早上,李雪莲是潘金莲这事,就会传遍全县,后天就会传遍全市;因为告状,李雪莲已经在全县全市成了名人。潘金莲这事,可比离婚真假有趣多了;离婚真假马上就显得不重要了。比这些还重要的是,如果李雪莲成了潘金莲,不管秦玉河与她离婚真假,都有情可原,谁愿意跟潘金莲生活在一起呢?换句话说,有李雪莲成了潘金莲垫底,秦玉河干什么都是应该的。李雪莲马上由原告变成了元凶。这话毒还毒在这个地方。李雪莲来的时候本来是要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开始找新的丈夫;如今头上戴着一顶潘金莲的帽子,想开辟未来也不可能了。世上还有谁,愿意娶一个潘金莲呢?”

“既然开辟不了未来,只好还纠缠过去。过去纠缠过去是为了证明离婚的真假,现在纠缠过去还为了证明她不是潘金莲;过去说这事纯粹为了惩罚秦玉河,现在说这事还为了证明李雪莲的清白。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李雪莲是不是潘金莲这事,是由她跟秦玉河离婚的真假引起的;或者,为了证明李雪莲不是潘金莲,先得回头说清楚离婚的真假。两件事本来没有联系,如今让秦玉河这么一说,就搅到了一起。加之秦玉河的朋友老张的那句“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的话,也刺激了李雪莲,可见大家已经把秦玉河的话当真了,已经把这当成她的短处了,已经把她当成潘金莲了。本来她不准备闹了,不准备折腾了,现在又要重新折腾。可到哪里折腾呢?过去,从县里到市里,能告状的地方,她已经告遍了,也让她得罪遍了;过去告了,没用;重新告,也不会有用,说不定还会被关起来;她突然下定决心,要离开本地,直接状告北京。这件事说不清楚,李雪莲难活人。本地都是糊涂人,北京是首都,总该有明白人吧?本地从法官到专委,从法院院长到县长,再到市长,都把假的当成真的,北京总能把真的当成真的吧?或者总能把假的当成假的吧?真假不重要,关键是,她是李雪莲,不是潘金莲。”

假如那个国家领导人在秘书告知李雪莲因离婚案要状告包括市长、县长、法院院长、法院专委、法官、前夫秦玉河和她自己在内的七八个人到人民大会堂后,能明确指示省长储清廉拿出解决方案,摘除李雪莲是潘金莲的帽子,恢复其名誉,而不是仅仅以李雪莲闹进大会堂为例,在“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会”上严厉批评一番为官不正之风就此了事。那么,省长储清廉也就不会煞费苦心揣摩国家领导人的意图,曲解他的用意,私自做出撤销市长蔡富邦、县长史为民、法院院长荀正义、法院专委董宪法的职务和给予审判员王公道行政记大过处分的决定。

倘若果真如此,那么李雪莲也用不着耗费二十年青春时光,利用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受尽千辛万苦,想方设法去北京喊冤告状了。

假如二十年后,新上任的法院院长王公道和县长郑重不再怀疑李雪莲不想告状的话,郑重也不硬逼李雪莲写什么保证书,李雪莲的赴京告状之路肯定会就此罢手。

假如二十年后,新市长马文斌能抱着为李雪莲分忧解难的态度,耐心了解她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只为了确保自己的乌纱帽,就不分青红皂白,将李雪莲听了家养的牛的话才不再告状的真实缘由误解成李雪莲在侮辱自己,还怂恿县长郑重派人24小时监督李雪莲的一举一动。那么,李雪莲又怎会和老同学赵大头共同设计,以他们订婚为由,灌醉监督四位民警,硬要吃苦受累逃离出去迂回告状呢?

假如二十年后,在高中时期就对李雪莲爱慕有加的赵大头在死了老伴后,能真心实意与李雪莲结婚,而不是为了儿子的工作转正问题与借此巴结县长郑重往上攀爬的法院专委贾聪明私下交易,使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蒙上欺骗色彩。那么,李雪莲肯定会听从赵大头的建议,不再告状,不再纠缠过去的是是非非,而是安安心心与赵大头过日子。没想到赵大头在屡次得到了李雪莲的身子背后,竟有如此龌龊的交易。这让无意中发现真相的李雪莲无法承受,遂又激起李雪莲的告状欲。

为了吸取前任被撤职查办的教训,二十年后,新市长马文斌、县长郑重和法院院长王公道、公安局长等就又在该年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际,调动了全县四百余名民警在各个关键路口和北京周围四处撒网,重新上演了围追堵截李雪莲赴北京告状的一幕。

为了告状,讨个说法,李雪莲亲自含辛茹苦养大的二孩亲生女儿不认她。

为了告状,还自个儿清白,李雪莲牺牲了爱情、婚姻,20年来依然孑然一身。

为了告状,恢复名誉,躲避围堵,二十年来,她身心俱疲,白发顿生,面容憔悴。

没想到告到最后,快到北京时,法院院长王公道竟带领她的亲生儿子告诉他,她的前夫秦玉河竟于几天前因开车意外坠河而死。“这根告状链条的断法,一时成了笑话,捎带着整个告状也成了笑话。不但今年的告状成了笑话,二十年来的告状都成了笑话。不但告状成了笑话,告状的人也成了笑话。何况,今年又与往年的告状不同,今年不但被人骗了人,还被人骗了身;这个骗身,传的全天下人都知道了,李雪莲真的成了潘金莲,这样的结局,也同样成了笑话。告状告不赢只是个冤,告状告成了笑话,就不是冤的事了,就成了羞。只是个冤,还能活下去;天天蒙着羞,就让人无法活了。”

于是她选在一个桃林采摘园上吊,却被桃林主人搭救了。桃林主人说,她想死他绝不会拦着,但不能死在他的桃林内,说,一到秋天桃儿哪里还值钱,主要靠城里人采摘,大家要知道这里死了人,谁还会来呢?还建议她到别处去死。她恍然大悟,自己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这一切,都是李雪莲为纠正“一句话”而付出的惨痛代价。

这一切,惨痛代价的根源,是为官者不为民做主,官逼民告的结果。

李雪莲是当下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她的状告无门的坎坷经历,反映了当下一些官员官僚作风浓郁、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丑恶现象,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她出身卑微,人微言轻,但却为了尊严,还原真相,不畏强权,苦苦求证了二十年。这是何等的毅力!何等的气魄!何等的决心!虽然她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她却活出了人的筋骨。

艺术大师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李雪莲不惜牺牲二十年青春来告状,就为澄清“一句话”,到底图的是什么呢?

归根结底是为争一口气——是非分明,不让黑白颠倒。

这一口气恰好就是她傲骨铮铮的最佳体现。

2017年2月14日

【作者简介】:

纪昀清,本名纪堪迎,出生于陕西周至,中共党员,西北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著名文化学者、散文作家、文艺评论家史飞翔签约作家班成员之一,周至县作家协会会员,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江山文学网文采飞扬社团社长、编辑,现为周至职教中心一级教师。部分作品曾在《新疆教育》《教育学文摘》《金周至》《青山》《周至文史》《二曲文学》《周至文艺》等报刊杂志发表。在中国散文网、散文在线、散文吧、长安之花文学论坛、陕西作家网、江山文学网、红袖添香网、中国作家网等知名文学网站及《现代美文》《当代作家》《人民作家》《路遥文学馆》等众多微刊平台发表散文、随笔、小说、诗歌等50万余字。曾获全国第二届孔子文学奖,“七天网·美文大赛”第二季入围奖,第三届华人世界爱情文学大赛散文三等奖和现代诗歌优秀奖,“渭河“有奖征文大赛优秀奖,周至县作家协会第五届兰亭文学奖新人奖,《青年月报》95精短文学大赛优秀奖等。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热点阅读

网友最爱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