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听风:清明时节

作者:qianmobianji 来源: 时间: 2017-04-21 11:39 阅读:

 

又是一年春来到,柳叶伸展着嫩绿的枝丫,涂满了春意盎然的河堤和马路。早春的风吹拂着行人的眼,清明时节就这样轻轻浅浅的划过了春雨惊春清谷天第五个节气的支点,开始了农人又一轮春耕秋收的劳作。
清明的来历似乎绕不开重耳和介子推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谋害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杀生之祸,开始了流亡生活。这流亡的十九年间,很多跟随他的臣子相继离开,只有一个叫介子推的始终追随与他。
 
传说中有一幕很感人,就是重耳饿的要晕了过去,介子推背着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熬了鲜美的肉汤救下了主人。此后重耳重掌晋国天下,自然对曾经追随他的同甘共苦的下属们进行了奖赏,唯独把介子推忘记了。
经人提醒,重耳猛然想起那一顿鲜美的肉汤,更对当年的旧事愧疚不已,赶紧差人请介子推前来见他。几次三番之后,介子推始终没有出现,晋文公屈身前往介家,但是介子推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不愿意见他。
重耳一筹莫展之际,有人出主意烧山就可以将介子推熏出来,重耳依计而行,结果大火烧了三天,只看到介子推和他母亲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双双死亡,柳树的树洞里发现了介子推用血写成的遗言,一片衣襟写出了一介贤臣的忠肝义胆之言。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重耳将血书藏于袖中,祭拜并安葬了介子推母子,绵山自此更名为介山,重耳晓瑜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定为寒食节。他伐了烧焦的柳树做了一双木屐,每天看着都会哀叹悲哉足下。这一声足下,在介子推和重耳之间,相隔了何止千山万水?
 
第二年的这一天,重耳率领文武百官又来到介山,看到那棵烧焦的柳树居然长出了新枝,在风中摇摆。重耳内心欢喜,仿佛看到了介子推重生一样。他郑重地掐下了一个枝条,编了个圈儿戴在了头上,赐名老柳树为清明柳,钦定这一天为清明节
 
此后的重耳把介子推的血书带在身边,时刻激励自己清政爱民,励精图治,终成一代霸主晋文公。这义仆和明君之间演绎了几生几世的高山流水,又何尝没有天地动容的听风听雨过清明?
现在的绵山景区的大门口有一块石碑,上面也是如此轻描淡写的介绍了介山绵山的缘由和寒食清明的典故。我喜欢这个故事里面蕴含的一些感恩报恩的传说,更喜欢介子推丹心一片不求功名的磊落胸襟,重耳不负他望,续写了清明复清明的伟大基业。
 
所以,在杜牧的笔下,我一直都觉得那句千古绝唱就是写给他们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山行人欲断魂。唯有如此深明大义的君臣情谊才可以想象到那样的一副场景,绵绵的细雨中,思念的心和着乍暖还寒的空气,活脱脱的勾勒出一幅悲国悲家悲天下的悲情画面。
 
相比于苏轼的哀伤,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几句词却是无须掩饰的凄凉和悲恸,是草木同悲飞鸟哀鸣的凄凄惨惨戚戚。我能清晰地看见,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倦容里,让我在过往与现实的迷离中,看到一滴可以保存千年的情泪洒在你孤寂的墓碑上。
 
这是个适合怀念的季节,这是个五彩缤纷的四月,这是个万物复苏的春天。当亲人爱人友人携带满满的心语矗立在寒雪未化的坟冢时,芳草萋萋,覆盖了我夜半无人私语时的绵绵长恨。幽幽鸦鸣,唤醒了我山回路转不见君的孤寂之心。怎奈春城无处不开花的缠绵悱恻也化作了无边无尽无言的思念,弥漫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慢慢在心底散开。
 
在清明时节传统的祭祀扫墓踏青春游的活动中,我倒是常常的做过这样的一个梦,春归深处,一个横卧于牛背上的牧童,顽皮的用手指着风中猎猎闪现的杏花村的招牌,我却已经酣醉于一枕初梦了…….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赞助推荐